分节阅读 251(2 / 2)

看到这一幕,李凡愚暗暗点头。

这次来美国,别的他倒是不怕。就怕分公司这边成立时间短,人员的归属感不强,跟国内的部分搓不到一起去。

现在有了梅森这一番表态,看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了。

为了方便管理,正信美国分公司的总部落在了底特律汽车城的旁边,距离oe公司也就是五分钟不到的车程。

众人为了能尽快的融入到f150的后续研发中区,早在两天前就在国内把时差给倒了过来。

虽然此时已经是美国时间的下午,但是耐不得众人对李凡愚所描述的oe公司的好奇。所以众人没有立刻入驻酒店休息,而是让梅森带着他们来到了oe公司。

小库尔博现在已经是一心归了李凡愚,见正信总公司的研发团队过来,也带领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程师过来迎接。

这些搞技术的碰到一起,场面立刻就控制不住了。

美方人员对于国内正信一年之中研发七款车型的事情非常好奇,而三学霸等人心里揣着李凡愚分配的任务,迅速开始跟美方人员套近乎搞交情。

结果就是仅仅用了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oe这边就上演了一场中美友好的大戏。

李凡愚一件这情况;得、趁热打铁吧、

于是直接让梅森安排了一个晚宴,进一步增进中美两部分袁弘的感情。

晚宴上,见正信过来的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年纪都不大,oe的人就起了坏水儿了,不知道哪个不知死的家伙提出来要练酒。

一听这个提议,正信团队的众人对视一眼骚骚一笑,从包里拿出了蓝帽子

结果就是除去了小库尔博之外,在场的五十几个oe方面的人全部扑街。

一直到不省人事,这群老外也没搞明白这群少年带着蓝帽子喝酒是个啥意思

趁着晚宴进行的如火如荼的空档,李凡愚则将梅森和小库尔博叫到了一起。

“梅森,库尔博,这些天你们进行的怎么样了”

面对他的询问,梅森拍了拍自己的胸膛:“放心吧老板,分公司虽然现在人员还在磨合之中,但是绝对不会耽误事情。在你走的这些天,我已经和库尔博将公司内部理顺的差不多了。”

小库尔博也笑道:“我听梅森说国内已经完成了车型前期开发,老天,这简直是神速。这些天我已经联系好了汽车城的测试中心,只要咱们这边将砂模部分完成,做出试车后随时可以进行测试工作。”

第一次在美国搞车型研发,李凡愚心里也不拖底。

正信在国内是有buff的,无论是审批还是其他与政府打交道的环节都是一路绿灯。美国的环境他不是很了解,所以不得不两次三番的跟梅森打电话,交代他提前准备。

见他还是心有顾虑,梅森笑着安慰道:“老板,你放心好了。虽然美国近些年的汽车产业受经济影响集体不景气,但是这边的办事效率还挺高的,车型的审批流程进度很快,主要就是测试这一块比较严格。”

小库尔博也点头表示同意,“对的,在这里只要车型能够通过各项环保检测和安全测试,下线就没有问题。”

听到二人的解释,李凡愚才吁了口气。换了个新环境,这些事情他不得不提前了解,不然真等到卡程序就不好玩儿了。

测试李凡愚是不怕的,只要没有政府方面的限制,过测试还不是妥妥儿的

要知道,正信的车型至今还没有测试不通过的先例

正文第450章:异想天开的收购意向

正信的研发团队,早在国内的时候已做好了投入工作的准备。

所以在抵达美国的第二天,便连同还在宿醉状态下的oe工程师们,一起进入了紧张的研发工作之中。

oe公司所在的这个位置,其实有点儿跟天城的产业园区类似。公司所在的这个区域,周边围绕着好几个包括整车制造,配件制造在内的汽车产业集群。

底特律这个地方,说白了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城市。

所以即使换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正信的研发团队也没觉得有什么不顺手的地方。而因为各项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完备,甚至于比起国内来还相对容易一些。

正信在国内的研发操的心很多,设计出来之后还得沟通产业园区的配套厂,监督他们的配件制造。而比如汽车的行车电脑系统,个别安全型配件,都还处于国外公司垄断之下。所以在研发中后期,还需要由正信的采购部门去沟通砍价。

这种情况,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工业体系的缺陷造成的。

汽车工业对产业体系是非常依赖的,这也是当初李凡愚要竭尽全力配合程刚搞产业园区的原因所在。

但是现在到了美国,情况就好了而很多了。

研发团队只要将设计整合,搞出一个零配件招标手册,通过oe在行业协会的招标网站上公布出去,自然有一大波公司上赶着来商谈。搞定了招标之后,这些配件生产方还会派出各自的产品工程师过来,参与到研发过程之中,从研发中段开始配合。

这种流畅感,国内是没有的。

不过研发团队的众人心里却沉甸甸的。

这种在研发过程就体现出来的顺利,从侧面体现出了国内的汽车工业水平与美国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在工作之余,众人也暗下决心,李凡愚说过的那一番话又浮上心头。

在接下来的几天,见到一群少年比在国内的时候还玩命儿,李凡愚特意将王宇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当得知众人这是受到刺激了,他的心里不免有些触动。

他没想到,这一次出来还会起到这样的效果。

本想劝慰几句,但是他转念一想众人见识到了这些也好。在正信发展的这一年之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跨越。自己的这些师兄师弟年纪都不算太大,在这样顺风顺水之下难免有些骄傲。

通过美国的这次历练,让他们认清楚国内行业的现状,正信未来所面临的考研与挑战,也不是一件坏事。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真正清楚了缺点不不足,才能一步一步去改变。

现在看起来,中华汽车的未来要依靠正信去带头开创。而这些少年,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正信。

见研发进度顺畅的进行,李凡愚终于将心放下,准备启程去洛杉矶一趟看看gear的情况。

前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