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5(1 / 2)

“哦”

“请李老师家庭为大家表演个节目,大家掌声鼓励。”

见哥哥默默地看向了自己,果冻一拍胸脯,“我给大家弹琴”

大巴车上不仅有键盘,吉他、萨克斯甚至架子鼓都有,这些自然是在山城的乐器行租的,时刻准备让孩子们来场音乐arty

今晚果冻是给李凡长脸了,果冻在音乐上的天赋,绝对不亚于在吃上的“天赋”。

她学琴还不到一年呢,罗曼蒂克这首德国经典的中级难度的钢琴曲,已经能准确无误地弹下来了,而且,以李凡的门外汉的鉴赏能力,他还真挑不出毛病来。

没办法,这就是天赋,让人嫉妒得牙根痒痒,可你就是无可奈何。

可能每个孩子都有某方面的天赋,只不过,被发现并重点培养的却寥寥无几。

大家掌声很热烈,果冻做了一个非常淑女的endg动作后,小脸蛋上浮现出了小小的自豪。

“你家果冻练琴多久了每天弹多长时间啊”有家长问道。

李凡尽量掩盖得意的神色,看似轻松地说:“嗨,不到一年,每天也没怎么弹,周六周日送去学琴,弹得久一些,周一到周五在幼儿园时,估计她连琴碰都不碰,瞎弹嘛,听个响。”

“听个响”

舞蹈又开始了,可音乐才响几十秒,老师道:“停,李老师,您又错了,人家是左脚、右脚、右脚、左脚交替,您啊,是,左脚、左脚、左脚,还是左脚”

众人哈哈大笑中,李凡道:“老师,我认为,一定还有其他家长也错了,您别重点打击我啊”

“其他家长都没错,就您错了”

“不可能”李凡心想,从概率学上讲,这么多人也不能就自己错啊

“能”这差不多的异口同声的声音,来自于正围观的其他班级的孩子和家长们。

顾亚婷忍俊不禁:“你就别狡辩了,铁拐李军训的时候出的丑你都忘了”

你要是提军训,那我那我还真不跟你犟

李凡默默地低头看向了妹妹。

“好吧,我再给大家表演个节目,给大家唱首歌”

“李老师,您又错了”

果冻一噘嘴:“我给大家跳个舞”

“李老师”

果冻叹了口气:“好吧,少女萌萌拳”

“李老师,您怎么又错了”

“啊”果冻要哭了,“我真没节目了,感觉身体被掏空”

家长们顿时笑开了花:

“哈哈哈”

“诶呦喂,现在的小孩子,这语言接受来自于方方面面,家长、学校、广告、游戏,各方面都受影响。”

“是啊,说不上啥时候冒出一句话让你瞠目结舌的狠话来。”

“感觉身体被掏空,哈哈,诶啊”

李凡默默地退出了舞蹈的队伍,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虽然稍微来得有些晚。

他回到帐篷取出相机,换好镜头后,便回来对着妹妹和顾亚婷进行了一系列的拍摄,随着音乐的节奏,他的两只脚始终蠢蠢欲动。

想我一世英名,竟然毁在了顺拐上了,呵呵

大约晚上8点钟,今天最后一个项目开始了少儿知识竞赛

大家围着篝火坐下,老师开始讲解规则:“这个项目呢,我出题,大家在答题板上给出答案,答案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作答,但家长尽量起辅助引导作用。

好,大家准备好纸笔,准备答题。”

李凡将答题卡和笔递到妹妹手里,道:“这个环节你要自己完成,我和你嫂子不帮你”

果冻不解:“为什么啊,老师都说了,你们要帮忙的”

“老师说家长尽量在这个环节中,起到辅助引导作用,这句话不明白么我们可以不帮忙的”

果冻嘟嘴,“好吧”

“我这是培养你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顾亚婷白了他一眼,“李教育专家,你现在是不是魔怔了”

“你才魔怔了呢”

老师开始出题了:“一边筐里13根香蕉、5个苹果,另一边筐里7根香蕉,13个苹果,请问,香蕉和苹果,怎么分才能达到两边一样多”

果冻看了看左手,“一边13个香蕉5个苹果”又看了看右手,“一边7根香蕉13个苹果呃”

果冻抬起右手,从左边一次往右边倒腾,好像左边真有香蕉、苹果一样,“1个,2个诶,这边剩多少个了。”

数忘了

李凡无奈地垂头,他想起了那段很火的视频: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三五三五太难了

其实这题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不是特别难。这所幼儿园的准则也从不给孩子们出过难的问题。

其他幼儿园的很多题目,比这个难多了的一大把,有些题目都让大人直挠头。

这所幼儿园主张素质教育,和其他幼儿园并不一样。

此时,旁边很多家长正帮着孩子答题呢:

“你真笨啊,想不到了吧13根香蕉拿出3个13个苹果拿出4个”

“爸,我绕糊涂了”

“来,爸告诉你怎么回事儿”

某爸:“你是够笨了,是我儿子么”

某妈:“他是你儿子”

众人纷纷写好答案了,只有小果冻还在那数呢,两种水果数迷糊了。

李凡着急啊,怎么果冻遇到数学问题就懵了呢乐谱不也是数字么,咋就记得那么准

这作何解释啊

也许神童的世界,就是让人无法一探究竟吧,李凡自我安慰起来。

“好,大家停笔,都对了,咦”老师突然惊讶地看着果冻,“果冻,你怎么没给答案啊”

“我我”果冻突然喜道,“我想到了一个让两边一样多的好方法。”

“什么方法”

“将香蕉、苹果都倒在地上,放在一起,再重新分啊一定能一样多”

老师:“”

顾亚婷:“噗”

李凡:“呃”

老师:“那个,好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