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2(2 / 2)

“有什么不敢的”大汉心道:封建迷信害死人,还真能灵验了咋地

李凡觉得这“誓言”好狠毒啊,估计他们还会再争吵一会儿,于是便和王翰等人走进了大门,他特意嘱托工作人员,“尽快解决。”

“好,我们把他们请到一楼室内办公室处理。”

今天,李凡的高中同学们也来了,陆丹竟然还端着一部dv,打算来个非官方版全程录像,他们很快就被这对吵架中的萝莉和大汉吸引住了,镜头对准了这互不相让的两个人。

女孩很快等来了证人,就是4点半时候来的那对情侣,也不知道这两位刚刚干嘛去了,反正现在是面色红润饱满,状态恩爱极了。

大汉依旧一口咬定自己是最早来的那个,本以为这场风波不会轻易落幕,结果,突然间,大汉溜走了。

众人疑惑地望着他的背影,发现他正鬼鬼祟祟地尾随着一对儿勾肩搭背的男女

陆丹手持dv,继续记录场外热烈的氛围,无数排队的粉丝们正等着1个小时后的新书发布会。

6点半,联合书城内响起了广播通知:请媒体朋友们来到七楼,我们的新书发布会马上举行

陆丹闻言,和同学们相视一眼后,一起推门走进了室内,直奔7楼。

不出意外,他们一行人被拦了下来。

工作人员:“不好意思,上面是媒体发布会,非媒体工作者暂时不许入内。”

陆丹看了看手里寒碜的dv,“我们是李凡的同学,是来给他记录的”

“我们有专业的摄像师全程录像,不好意思。”

“可昨天我们和李凡说过要来的啊”

“是么”几个工作人员面面相觑,他们和主管联系后得到了确切的信息,然后便放行了。

李凡的几个高中同学走进7楼后,一瞬间被震撼住了。

整个楼层内200余媒体工作者,粗略地扫一眼,估计有近百家新闻媒体。几个人再细细一看,耳熟能详的大媒体都来了:

华国日报、人民日报、中华新闻网、搜娱网、藤讯、欣浪、吉森日报、光线娱乐

所有的媒体长枪短炮严阵以待,记者朋友们不时地翻看着工作本,今天这么多记者前来,也不知道能不能获得提问的机会。

陆丹感慨:“这规模,都赶上外交部答记者问了。”

“同样是8班的学生,同样都是在一个教室里接受了教育的学生,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同学们凑在一起感慨了一番,颇为后悔当初没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了,不过他们很快就释怀了,因为他们突然意识到,这些媒体并不完全是冲着李凡的学术成就来的。

假如今天发布这本作品的作者换成了其他人,还有这么多媒体争先恐后地前来么

很明显,李凡的个人魅力和知名度,把这本书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大大地加成了,关注这本书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喜欢这本书的内容,而是单纯地喜欢他这个人,并认为他这个人太牛逼

至于内容大家看不太懂,可能看看李凡的结论就可以了,至于考据过程,还是留给下一代吧,这一代是完犊子啦

七点整,新考据学作品集新书发布会正式开始。

工作人员:“大家安静,咱们的发布会即刻开始,下面有请华国著名主持人,王翰先生,掌声有请”

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王翰登台,他道:“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李凡新书发布会,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天,不仅仅对于李凡个人,甚至对于整个华国学术界来说都是个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天。

昨天,李凡和我说,我新书发布会的规模是不是有些大,我说:

如果一个时代,文艺被当做了矫情,文青成了酸腐,我想说,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悲哀。

如果一个时代,青年一代学者中大家只知道李凡的名字,而不见他人,我想说,这是一个悲哀。

如果一个时代,拥有15亿人口的大国的畅销书10的总销量,不及对岸13亿人口国家的一半,我想说,这是个悲哀

我们这是一个缺乏大师的年代,是一个文化濒临断层的年代。这个时代里,我们太需要树立一个榜样,去唤醒哪怕些许年轻人对国学的热爱

李凡,就是需要被树立起来的这么一位文化偶像

你们觉得,我们今天的规模还大么”

所有媒体人齐喊:“不大”

“规模再翻一倍呢”

“不大”

“再翻三倍呢”

“不大”

王翰在舞台上暖场,李凡已经在一侧准备登场了。

他的身边则站着李爸、李妈、果冻、班主任陈老师以及小玲老师。

李妈给他扥了扥衣角:“儿子,别紧张”

果冻拉着他的手:“哥哥,加油”

李凡笑道:“放心,我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倒是你们。”

舞台上,王翰道:“下面有请今天的主角李凡,偕同家人以及高中老师一起登台,大家掌声。”

一片极其热烈的掌声中,李凡抬步上台,其他人紧跟其后。

众人落座,王翰和大家进行了10多分钟的访谈后,便到了媒体提问环节。

王翰道:“因为今天到场的媒体朋友们众多,所以我们每一家媒体只有一次提问的机会,请见谅。谁有问题,请举手”

话音落,台下瞬间密密麻麻举起一片手掌。

“有请人民日报这位美女。”

记者起身,问:“您好翰哥,您好李凡,我有个问题,新考据学创立之初,您的动机是什么”

李凡道:“当时没有特别的动机,原因很简单,为了应对博雅杯的考试,机缘巧合下,便开始了这门冷门研究”

第2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据我们所知,目前对新考据学进行深入耕耘的学者中,普遍都是40岁以上的教授学者等人,是不是这意味着新考据学研究还是处于金字塔顶层,与普通大众或者学子无关那再进一步说,国学普及还有希望么”

李凡:“基本上学术研究都是处于金字塔顶层的,我们对此的研究,能唤起少数人的兴趣,那就可以了。国学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

第5个问题。

记者:“请问,新考据学重要还是女朋友重要”

现场笑声顿起。

“女朋友重要,因为我女朋友也研究新考据学”

记者再问:“那顾亚婷如果从未研究新考据学呢,那女朋友重要还是新考据学重要”

“抱歉,我不能回答你,因为之前说过了,每位记者朋友只有一次提问机会,抱歉。”

现场笑声、掌声起。

第6个问题:

记者:“这个问题是问小玲老师的,据我们所知,李凡起初各方面都表现平平,那他的才华是什么时候开始展露出来的”

李凡打断道:“也并不是全都平平,也有一直很出色的地方,你们都知道了,我有两箱子情书。”

众人笑声后,小玲老师道:“他一直很聪明的,但最初并不太努力,但经过了一个暑假后,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