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话音落,众人目光齐齐望向三位专家,而三位专家面面相觑,却不予置评。
王翔问答:“各位老师的意见呢”
三位专家低头小声议论,一时没人回答。
“好”
有观众突然一嗓子划破了现场的安静,他叫了声“好”,然后激动地鼓起了巴掌。
一时间,录制厅内掌声四起,称赞声一片
管彤听到身后热烈的掌声,不禁猛回头,李凡人气这么高她又看了看舞台上的李凡,不禁膜拜:仅凭一字断真伪,李凡,你太厉害了
王翔再问:“三位老师的意见呢”
陆馆长:“呃”
吴龙:“这个”
王华:“那什么我我有个不同意见。”
第329章辩到你无言以对
“驩”字,一个特殊的通假字,一个在古董文物行当里,极少有人知晓的一个字。
起码,专家席上的这三位专家,有两个人完全不知道,因为一个是在故宫博物院搞青铜器的,之前说过,故宫博物院中的专家,搞青铜器的基本没有可能踏入其他库房,接触不到其他门类,让个搞青铜器的来鉴别字画玉器等等,看重的不是他的实力,而是名气。
辽远博物院馆长也不知晓,倒是民间收藏家吴龙偶有耳闻。
但三位专家略一犹豫后,还是出于本心地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故宫博物院的退休专家王华略一磕巴,潜意识里维护自己的权威,率先问道:
“李凡这个观点,我不同意。一个驩字就断定一件屏风是乾隆年间的,我不认可。难道造假者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么”
李凡一笑,面向现场观众道:“我做个测试,来到现场的观众,多多少少都了解这一行当,只不过水平略有参差,这其中我推测,一定有不少精于研究的人。我给大家出一些题。
请问,有谁知道子墨子之守圉有余中,圉通什么就是口幸那个圉”
此言一出,现场一片沉默,150余人的观众中,只有三四个人举起了手。
李凡点了点头,又问,“狡捷过猿猱中,犭交的狡呢”
有三个人举手,但李凡并未提问,点了下头接着问:“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中的羞呢兵旱相乘,天下大屈中的屈呢”
连续问了一些后,95的人是处在懵逼状态的,毕竟,通假字谁研究它啊,就算上学时候学的那几个,也早忘光了。别说他们了,就是三位专家学识凑在一起,李凡说的几个通假字也叫不全。
鉴定能力的高低,涉及到了文学、历史、考古、材料学、艺术、风俗等诸多领域,但你要想各方面学识都掌握透彻,你哪有那么多精力
李凡道:“大家看到了,在座150名对古玩文物感兴趣的朋友,真掌握通假字的屈指可数。而且,这个驩字的通假字用法很生僻,即便在这一行里,也是极少见到。”
吴龙摇头:“不然吧既然存在,你怎么确定只有你或者极少数人知道,而造假者不了解这个驩字呢”
你妹,抬杠
为什么说是抬杠
举例:有一种瓷盘子,上面是有把手的,状如“筐”。众人看到这种奇葩之物,纷纷说是低劣的无厘头假货。而这个时候另一个专家“你”凑过来一拍大腿,惊呼道:“这是古董,应该是明清时期欧洲来我国定制的,因为我在外国博物馆见过同期类似的。”
正常的情况是,众人醒悟,原来是这个样子啊,破案了。
但这时候,有人跳出来说,不对啊,难道这个把手就不能是现代作假的么,就是为了充当欧洲定制版骗人你就说有没有这种可能吧
然后“你”给他解释了为什么这把手没有仿的必要,然后人家又找到了质问的新方向,然后再问你有没有这种可能。
你说,这种性质是不是反复钻牛角尖抬杠,挑刺儿
不是不能质疑,而是不能凭空质疑,猜想式质疑谁不会你如果觉得这个是仿品,那请你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来,别空想空质疑啊。
如果这样,任何鉴定工作是根本完成不了的,因为永远会有无数个想出来的问题等着你。
什么是鉴宝呢鉴宝是通过观察藏品的特征,来推测藏品的背景年代和价值的过程。藏品上出现了时代特征时,这个时代特征是鉴别之用。
李凡发现了这件藏品的时代特征值,又在之前听取专家分析的基础上,以一个“驩”字定乾坤。
可能很多人认为李凡一点都没观察这面屏风其他方面的特征,就靠一个字草率地判断了它的年代,这种想法必然是错误的。
屏风在台上展示那么久,大屏幕上实时动态李凡是尽收眼底的,这件屏风整个形态李凡是心中有数的,在这观察大屏幕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这个“驩”字,这才一字定年代。
如果没有对大屏幕上内容的观察,怎么可能发现这个“特立独行”的“驩”字
李凡抿了下嘴唇,既然有这个疑问,那就浪费一下口舌解释一下吧,“好,单这个驩字,我细细地告诉现场观众朋友们,凭什么我单这一个字,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之前我说过了,这个驩通假歡,在汉、唐、宋之后基本难以见到,在文学作品中,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华国明朝时期上,这个驩字作为通假字,在所有文学作品中出现了10次,只出现了10次。分别是:
左国玑别南塘子中迷留且作驩糟客,未是千秋冠古才。一句;
严嵩见用修赠张生诗和以寄之中哀歌漫引冯驩铗,感遇空弹贡禹冠。一句;
阮汉闻示弟中驩浆骄逆旅,裘毳快诸豪。一句;
陈铎用韵寄张文昭中清寂一官甘守拙,逢人弹铗笑冯驩。一句;
而到了清朝时期,在文学作品中,这个驩字不再出现”
台下的管彤彻底傻了,听懵逼了,阮汉闻是谁左国玑又是谁陈铎又是谁我只知道李白、杜甫、苏轼等人啊,这些人干嘛的啊
还有,你李凡怎么就那么确信“驩”字在明代文学史上只出现十次可我却觉得你不是在吹牛逼,因为,你丫的,竟然把这十个含有“驩”字的一口气全部罗列出来了,锛都没打,这么牛逼的举动,我没有理由怀疑你啊
这李凡,这么厉害么我的天啊,我一会儿要好好上网搜搜他
刚刚回国的管彤不了解“国情”,被震得一颤一颤的,双眸满满的全是崇拜。而其他观众们早经过了李凡多番洗礼,现在已经有“抗体”了,不至于大呼小叫惊为天人。
没办法,习惯了,毕竟,这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