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藏友上台,带来了一件“铜瓶”。
吴迪问道:“大家知道这是什么么”
大野:“应该是花瓶”
申峰:“我觉得有点儿像烛台”
王翰道:“我觉得也是花瓶,李凡认为呢”
李凡道:“这是花觚”
大野点头,“哦,原来真是花瓶啊”
吴迪问道:“李凡,那你知道这花觚,最早的用途是什么么”
“饮酒的,酒杯。”
众人“哇”地一声,饮酒这么大的酒杯,是饮人啊还是饮马啊
吴迪则暗自惊讶,又知道不愧是青年学者啊
可,岂止是又知道还有你吴迪也不知道的呢
第311章惊现国宝
舞台上下一片惊讶,这么大的饮酒容器,这一杯下肚估计就一醉不醒了,这哪里是给人喝的啊,要说饮马饮驴还差不多。
李凡道:“大家不要笑啊,这个花觚是脱胎于觚的,是明清时期仿商觚而造的。而且,青铜器商觚要比这个小一些,大概能盛酒2升左右。
大家不要惊讶,商周时期的酿造酒度数很低,按觚喝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觚的造型非常优美别致,所以,后世多有仿制,而到了明清时期则流行了起来,明清时期仿造青铜器而成的花觚,它的作用主要是陈设插花而已。”
藏友问道:“那我这件宝贝如何呢”
李凡道:“您这件不错,这东西大约是乾隆时期铜仿制的,在当时是非常昂贵的”
藏友眼睛一亮,“昂贵到多少”
李凡:“这个价值不好判断,我只能告诉您这是好东西。而且,大家可能觉得瓷器仿制的要比铜仿制的贵得多,毕竟有句话叫破铜烂铁嘛。但是,我告诉大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铜仿制的花觚要比瓷器仿制的贵很多倍”
大野问道:“为什么呢”
李凡:“因为那个时代我们使用的钱还是铜钱,铜是非常贵的,做一件如此沉甸甸的器物,最少最少也要用对应的铜钱才能做出这样的觚。”
王翰问向吴迪,道:“吴院长,您觉得呢”
“李凡说得对”
“好,谢谢这位朋友,有请下一位藏友”
下一位藏友大概50多岁,他抱着一个高约60公分的壶走到了台上。
王翰道:“请介绍一下您的宝贝。”
“大家好,这个藏品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我是第三代传人。大家看这个壶嘴设计独特,在喙的这个尖部分有两个出水口,如果倒水比较轻缓,液体就会形成一股流出,如果用力稍猛,则两股流出凤鸟身下是朵朵盛开的莲花”
吴迪笑道:“您认为是什么时候的瓷器呢”
藏友:“我认为应该是元代的,应该是元青花凤首扁壶。”
其他主持人围着这壶纷纷道:
“哇,做工真好啊”
“这么大个儿,可是值老钱了”
吴迪再次给李凡递话,“李凡说说。”
李凡:“那我介绍一下元青花凤首扁壶。元青花扁壶,目前而知,全世界只有一个,在首都博物馆收藏。人家博物馆那壶又扁又小,相比较之下,您的这个也忒大了,足足是人家的20多倍。
元代还出土过银錾花凤首壶,也是又扁又小,大小和青花凤首扁壶一样,它们的形态和咱们军人用的水壶差不多。
也就是说,这种元代的壶都是随身带的。您的这器物这么大个,装满水后估计不能随身携带了,得两个人抱着
至于细节咱就不用说了,很粗糙,虽然和首都博物馆里收藏的元青花凤首壶在造型上几乎一模一样吧。
现在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凤首壶出土于1999年,在1999年之前,全世界都不知道有这种东西的存在,也就是说,在1999年前,连仿制的机会都没有。您这件是21世纪的仿品。”
藏友一瞬间脸都紫了,目光开始飘忽不定。
吴迪道:“嗯,是这样。可您又说您传了三代,我想了想啊,也能解释,爷爷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一天内传完,也是传了三代”
在观众哈哈大笑声中,藏友灰头土脸地下去了。
鉴宝过程依次进行,而吴迪已经对李凡彻底地刮目相看了,牛啊,内行啊,他虽然有些无法置信,但又一想,鉴宝靠的就是学识、见识、眼力和经验,李凡这国学天才大多都具备,唯一可能经验较少也许是
就当吴迪惊叹古玩行业中又一“慧眼”出现的时候,他对李凡的肯定却突然间崩塌了。
就在鉴宝这个环节要结束的时候,有个20多岁的女子手里拿着一个水晶杯走上了舞台,而李凡目光一瞥,心脏陡然加快,额角上瞬间惊出了一层细汗。
水晶杯放在桌子上,大家细一打量,只见这杯子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没有任何纹饰,略带琥珀色,表面经过抛光处理,中部和底部有絮状自然结晶体,和平常用的玻璃杯几乎没任何分别。
“大家好,我叫张凯丽,这个水晶杯是我爷爷传下来的,1969年,我们家漂洋过海去了美国,爷爷在美国偶然获得了这件宝贝,最近两年我们举家回国,便将它带回了国内。”
吴迪:“哦,你觉得这杯子是什么时代的呢”
张凯丽道:“应该是清朝的吧”
吴迪再问:“其他人觉得呢”
主持人们:
“我觉得是现代的”
“对啊,这就和我家里的水杯一样嘛”
“这不就是厚底酒杯么”
张凯丽连忙道:“我这个真是爷爷传下来的,和之前的那位大叔不一样。”
见众人哈哈大笑,张凯丽继续道:“真不一样,我没撒谎”
吴迪问:“李凡觉得呢”
此时的李凡,双目直勾勾地盯着桌子上的水杯,此时已经完全傻掉了,心中的疑团无法解开:不应该啊,不可能啊,这战国的水晶杯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想不通啊天呢,这可是国宝级的藏品呐
在前世,这水晶杯是于1990年出土于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的。而这一时空,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是于1968年考古挖掘的。张凯丽一家1969年出国,在时间上是吻合的。但这水晶杯是怎么漂洋过海到的美国呢而且,是怎么从挖掘现场于无人可知中消失的呢,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可能会是一个千古之谜。
但这水晶杯,绝对是战国水晶杯无疑,李凡确定
吴迪见李凡没回应,又道:“李凡,你觉得呢”
李凡瞬间惊醒,“啊您说什么”
“你觉得这个是什么时期的”
李凡呼出一口气,道:“我觉得,这应该是战国时期的”
哗
录制现场一片哗然
王翰乐了,吴迪乐了,连物主张凯丽都乐了。
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