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6(1 / 2)

也没有人去吃瓜果梨桃了。

“哇,2分08秒太神奇了,其他人10来分钟才找出来,李凡2分钟牛逼”

“对于我来说,这个大漠寻泉的项目,完全就是开局一张图,答案全靠蒙”

“李凡是彻彻底底把我给征服了,华国我就没听说有李凡这等的人才”

“看个综艺节目竟然能把我看得热血沸腾的,李凡实在是太牛逼了”

马强抱着吉他激动得不停地拍着背板,“老李究竟怎么做到的呢,我怎么感觉自己瞬间弱智了”

王川闻言,便将手里的矿泉水瓶贴在了马强的脑袋上,他模仿机械声音道:“滴滴滴滴您的智商余额已不足,请立即充值”

1个半小时的节目结束了,当节目结束的那一刻,京大寝室楼内,所有寝室的房门都呈现着打开的状态,大家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刚刚李凡的精彩表现,都为自己身边有如此强悍之能人而感到自豪骄傲。

别说这帮学生们了,京大的每一个角落中,但凡有人谈论的声音,那基本上都是关于李凡无疑。

而第二天早晨,整个京大办公室里的各位老师,见面的第一句话基本都是诸如“昨天看节目了么”“李凡真厉害啊”“这个天才不世出啊,全方面天才”之类。

李凡,这个才入校1个半月的大一新生,正以各种方式在京大校园内保持着自己的影响,并成为了全校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比如说:

“你以为你是李凡啊,上课不好好听讲能行么”

“你要是长成李凡那样,我早答应你了。”

“呵呵,我要是长成李凡那样,我追你”

“我是低配版李凡”

“李凡这样的才子,我在京大教了半辈子书,就没见到过这样的学生。”

作为校宝级的人物,李凡是够格的。

李凡又双叒叕火上加火了,本来他就热得发烫火得没边儿,最强大脑第一期节目的播出,让李凡毫无疑问地继续延续着话题人物的风采。

而官方网站上,选手的支持率排名中,李凡的支持率直线飙升,由428万的支持人数狂飙到了779万,下面评论区也满满的都是臣服的声音:

“对不起,帅李,我之前低估你了。”

“看了这个节目我觉得自己没带脑袋,看到了帅李,我觉得自己不是人。”

“我不得不承认,李凡,你就是神一样的男人”

最强大脑一经播出,各家电视台娱乐节目更是争相报道,甚至,有两家卫视的新闻联播竟然进行了报道

对一档娱乐节目进行报道,这对于严肃的新闻节目是基本不会发生的事情,不过,吉森卫视晚间新闻联播报道了,因为有“合作伙伴”李凡,工苏卫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因为是自己台里的王牌节目

这两档卫视的新闻联播用了相似的一句话:李凡加盟的最强大脑节目,一夜之间刮起了收视狂潮,华国本年度第二档收视率破4的综艺节目诞生了。

当孙制作人手里捧着收视率报表的时候,他整个人激动得嘴唇乱颤,458啊在这个网络综艺爆炸的今天,电视综艺能破2的都是王牌节目,而今天,最强大脑第三季竟然达到了458,妥了,这一季栏目势必会再创辉煌

一档我们相爱吧,一档最强大脑,全国综艺收视率破4的仅有的两档栏目,被李凡一个人承包了,李凡也基本无悬念地锁定了最佳综艺王。

而华国金英电视艺术节的评选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第303章邀请函

华国金英电视艺术节,又称华国电视金英奖,简称金英节。金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举办地点在湘南省潭沙市,是华国电视界极其重要的颁奖典礼。

本来金英节各种奖项中,是没有“最佳综艺奖”和“最佳综艺明星奖”两项大奖的,但是呢,随着最近几年华国综艺节目井喷式的发展,金英节便于今年新赠设了这两个项目。

李凡收到主办方电话的时候,他正开车去向研究所的路上。

今天是十一长假后的第一天,菁英班上午没有安排课,李凡也正好应了之前孙教授的邀请,参加研究所举行的座谈会。

这次会议规模并不小,估计当代学者中,研究甲骨文的全来了,当然全来了也没太多人。

李凡走进会议室的时候,他放眼望去,好嘛,白花花一片老头儿。也偶见不到三十的几位年轻学者,但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言行举止,李凡估计应该是某些导师们的研究生。

会议尚未开始,孙教授热切地招呼过来李凡,给他一一介绍古汉字研究领域的诸多大学者。

在这一行当中,坦白地讲,一定有一些所谓的专家是滥竽充数的,就好比一部红楼梦养活了无数蠢材红学家一般。但学问好坏是不会写在脸上的,李凡对每位学者都保持着足够的尊重。

他的目光很快落在了几位20多岁的年轻研究生身上,他心道:研究甲骨文这大好的年华你们不枯燥么

几位年轻的研究生也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李凡,他们内心的os估计也是:你干嘛研究这一行,你丫长得这么好看,干点儿啥不是买卖怎么就非得和我们抢饭碗

众人落座,会议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的主持下开始了。

会议主要探讨了目前甲骨文研究的诸多问题,而会议的最后,孙教授发起了关于李凡对甲骨文“狈”“方人”“田”的重新解读的研讨。最终的结果是,大家基本赞同了李凡对“狈”“田”二字的重新解读,而对“方人”字大家则分歧不下,争论不休。

甲骨文研究就是这样,基本上很难让所有学者全部赞同,期间永远充满了分歧、争议以及不停地推陈出新。

在探讨完李凡的三个甲骨文新解后,孙教授问道:“李凡啊,你还对其他字有所研究么,不妨说来听听。”

李凡摇了摇头,道:“孙教授,暂时没了。”

“那你关于甲骨文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又有什么看法呢”

李凡想了想,“学生觉得,甲骨文未来的研究,应该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相结合,运用现代化手段来从新的方向进行破译。”

一帮老头子听得一愣一愣的,他们搞了一辈子文字研究,勉勉强强会个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你现在让人家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也不现实啊。

况且,老头子们心想,这古文字研究,和云计算有神马关系年轻人的思维真的好跳跃好敢想

不过几位年轻的研究生倒是较有兴趣地支耳听了起来。

孙教授疑惑地道:“具体说说。”

“我的设想是,大数据、云计算破译甲骨文工程,就是把所有的甲骨文拓片、字、词语、考释等东西全部输入到电脑里去,利用电脑的信息储存功能,对未识别的甲骨文字形做出解释

这种传统方法外的破译文字的新途径,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

众“老人”不置可否,因为这个理念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新了,他们平均年龄都快到60了,明显已经接受不来这种新的破解甲骨文的理论的诞生。

也不怨他们,古语有云:沉舟侧畔千帆过,定有新人换旧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