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2(2 / 2)

不仅仅是因为苏乐青的那番话,还有苏乐青的设计方案。

可以说,就算是没有苏乐青的那番话,苏乐青的设计方案也同样惊艳绝伦,同样会吸引任正非,只不过,苏乐青那番话,真的太让人绝望了。

樯橹间,他就灰飞烟灭了

亨利眼睛通红,满脸的不甘心,可是看到苏乐青的设计方案,他不敢再说什么了,就算只比设计方案,苏乐青的,同样是超越他,只因为他是照搬,而苏乐青是原创。

在苏乐青话毕之后,整个会议厅陷入了诡异的寂静之中,落针可闻,所有人都沉醉在苏乐青的设计方案中不能自拔。

许久后,任正非才动容道:“好”

任正非满脸赞赏的看着苏乐青的设计方案,他之前并不太看好中式风格的建筑,正如亨利所说的,他们公司的员工有许多重要高管都有留学经验,而大客户也多是欧洲那边的,建造一个欧式基地才是他们应该做的。

可是苏乐青的话,瞬间就让他改变主意了,华为作为中国企业的标志,它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中华民族,它的的确确的要表现出现代中国的风采。

一旦他选择欧洲小镇的设计,到时候肯定会被人所诟病的。

最重要的是,苏乐青这个龙腾四海、凤舞九天的设计方案让他非常非常的满意,没有中式建筑中那些中式元素的堆砌,但整体的建筑却又无一不蕴含着中式风格的神韵。

其他中式风格的设计,是融入了中式的建筑、中式的元素,但他感觉,苏乐青的设计中融入的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的魂。

可以说,其他中式风格的设计,只是抓住了中式的形,而苏乐青则是已经到了魂的境界,这一对比,差异显然。

听到任正非叫好,亨利心中唯一的希望也瞬间破灭,就算是他讲述设计方案的时候,任正非也只是感兴趣而已,而像现在动容的叫出好来,那就代表任正非真的非常喜欢这个方案了。

“先让各位评委点评一下吧”任正非深深的看了眼苏乐青,随后说道。

听到这话,第一位评委顿时说话了。

“美,太美了,不,不止是美,而且还雄壮、恢宏、大气,从来没有一座建筑给过我这样的感觉,从里面,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这是一个具备精气神的设计方案,不,不应该称呼它为设计方案,应该称之为艺术,我感觉这个建筑一定会如同长城那样,一直流传下去,这样的设计比那些欧洲经典小镇更加的美丽,也更加的代表我们中国,这是一个大师之作。”第一位评委很是激动的说道,嘴中对于苏乐青的夸赞之词更是连绵不绝,而最后一句更是让所有的建筑师都为之一惊。

大师之作

所有的建筑师看了看视频上的方案,再看看台上年轻模样的苏乐青,所有的建筑设计师都为之默然,大师吗好年轻的大师

“我赞同,现代中式建筑一直是我们新一代建筑师苦苦追寻的方向,对于现代中式建筑的定义也一直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可是看到苏乐青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我才恍然大悟,这才是真正的现代中式建筑,这个建筑可以说是现代中式建筑教科书级别的建筑,而苏乐青这个名字也会随着这个建筑进入建筑学的教科书中。”第二位评委说道。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个建筑不仅仅”

“”

“”

随着一个个评委的点评,在场的建筑师才发现,苏乐青这个设计方案代表的是什么

现今国内,从来没有这么大的项目,自然也没有这么大的现代中式建筑,苏乐青这个名字,将会伴随着这个建筑,响彻整个世界。

终于,点评的阶段也到了大家最为期待的建筑大师王澍这里,他们想要听听这位大师对于苏乐青的设计有怎样的点评。

在众人看向王澍的时候,王澍则是在看着苏乐青,他心中感慨不已,四个月前的交谈,他虽然觉得苏乐青对于现代中式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苏乐青竟然能够设计出如此惊艳的作品。

毕竟有理解是一回事,把理解变成方案又是另外一回事,可是看到苏乐青的这个设计方案,他不得不承认,苏乐青在现代中式建筑上面,真的有了大师水准。

“我无话可说,毕竟对于这个作品的夸赞之词,已经被讲完了,我实在说不出什么话来。”王澍很是无奈的耸了耸肩。

“哈哈”

听到王澍的话,现场顿时一片莞尔,毕竟王澍前面有着九位评委,能夸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经夸过了,还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

王澍话锋一转,直视苏乐青,缓缓道:“如果是我来设计这个项目,也绝对超越不了苏乐青设计师”

“这不仅仅是大师之作,更是传世之作”

正文第七百六十章中标

“传世之作这有点过誉了”

就算是苏乐青自己,听到王澍这么说,也有点吓了一跳,更不用其他设计师。

所谓传世之作,就如同埃及金字塔、中国的故宫、长城、罗马的竞技场、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德国科隆大教堂、雅典卫城、马来西亚双塔、泰姬陵、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非亚大教堂、沙特阿拉伯麦加大清真寺等等。

虽然苏乐青对于自己这个方案还算满意,但也不会自大到是传世之作。

“虽然不及,但不远了,有时候建筑也需要人来衬托的,如果华为能够壮大到一定程度,那么这个建筑就是传世之作。”王澍大师若有所思道。

听到这话,苏乐青顿时醒悟过来,也认同的点了点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