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轲的后续安排随后到来。
首先是整顿原来的军队,鹄立花之助担任市长就好办了,他对这些东西都不陌生。
二百人的军牧和二百人的教导团,一起到来,都分到各个连队,在此之前,部队已经调整成以连队为基础的天军式武装。
麦轲考虑到这支部队整队投顺,没有精力其他部队那样的救死扶伤,因此他们的信仰基础反而最薄弱,他就坚持了正规的做法,有天军总部派遣军牧和教导团,担任新建部队的第一和第二把手。
而原来的正职,降为第三把手。
为了防止原来的官兵捣乱生事,麦轲专门给鹄立花之助派去一支原素专家队,一旦有不轨行为,立即镇压。
这支原素专家特战队,由教导营营长和总军牧亲自掌管和领导。
搞定了这些,张之洞、三条优美立刻撤走,猪头司令也带领大军,凯旋而归。
天军在大和藩国这里忙和的时候,其他几路也在紧锣密鼓地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
尤其是麦轲,哪里有伤亡,哪里都是他非去不可的地方。
遗憾的是,除了大和,其他四个京畿藩国,都是伤亡惨重,敌我都有。
麦轲根据他们结束战斗的时间顺序,飞往当事藩国,在空中一阵乱飞,终于完成了救治任务。
把他累得如同一只老狗,几乎喘不上气来。
唯一让他特别欣慰的是,大家虽然打起来很是拼命,致命伤并不是很多,大多数都是可以起死回生的。
也就是说这些人都会成为坚定的天军战士。
因此,战斗结束以后,天军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
因为新加入的战士,都是那些提高了二成身体素质的人。
受了半天累,麦轲岂能干休
他总要找点事情要做弥补一下
于是,这京畿五藩国的三个小一点的藩国就成了麦轲动手的对象
这五个藩国中山城国和大和国都比较大,其中大和国已经成立了圣市,山城国,麦轲也计划建成另一个圣市。
这样,就剩下了河内国、和泉国、和攝津国三个小国。
这三个小国,如两个藩国都小多了,但是加起来又稍微大一些,而且它们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别管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都对东都至关重要。
甚至对整个东瀛岛国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麦轲决定,把这三个藩国合并成一个
让它们的重要性更加重要,成为整个东瀛岛国一个核心地区。
叫什么名字呢
麦轲没事的时候,喜欢琢磨这个岛国的地名,发现一个特点,就是非常朴实,非常接近实际,许多地名,当地什么样子,就拿来当作名字。
其实,不光是地名,人名也是如此
都是直描式的,比如三条、横路、渡边什么的。
给这个新建的政区取个什么名字呢
有了
既然三个藩国合成一个,比原来的大多了,也比现在的两个大藩国大一些,也就成了一个大的板块。
就叫大板块好了
不过大字后面加两个字不好
要不叫大块
这个似乎太没有特色了
那么还剩下大板。
大板这个似乎可以有
但是这个大板,似乎不太符合东瀛片假名的习惯,干脆就叫大阪吧
大阪
于是这个名字就此定了下来,在当时就成了东瀛岛国最大的一个政区
麦轲没有料到的时候,这个大阪从此以后,就一直是东瀛岛国最大的城市,在经济上也是如此。
这个最大的问题解决了,麦轲就开始大兴土木
首先是把三合一枢纽工程通向四面八方
把整个京都和大阪地区,建立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老城区的建筑还则罢了,新城区的城市格局,麦轲完全按照现代的城市蓝图建筑,把经济区、生活区、文化区、教育区完全隔离开来。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新型的住宅楼
麦轲知道东瀛岛国的土地一直是紧俏物资,所以他特别注意到了住宅楼的高度。
同时,他也知道东瀛岛国多地震,他对地基就非常重视。
他的一个原则,就是地面上多高,地下就有多深
地上都是使用面积,地下都是基础工程,防护地面建筑的。
但是,地下的部分,同时也是整体建筑利用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
所有的仓储、机器设备、各种动力设施、甚至一些防护机构,都在那里。
同时,整个住宅楼的电脑操纵中心都设置在地下。
地面的东西,只剩些供居民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东西。
同时,麦轲任命了大阪圣市的市长
第1196章东岛第一城群
因为大阪的重要位置,以及在他计划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麦轲对大阪圣市的市长作了非常慎重的选择。
他心目中的人选倒是有几位,也都各有所长。
第一个被想到的就是前天皇孝明,投顺天军以后,天皇的头衔自然没有了,按惯例,他们又没有什么姓氏。
因为大家都认为,天皇都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当然不会有那些只有老百姓才需要的姓氏。
他有个兄弟,叫熙天,还有个小妹叫熙香茹玉,就是刚刚消停下来的那位可爱的小姑娘。
而他自己呢,也有个熙字打头的名字,就叫熙宫,实际上就是他的乳名,或者幼名。
几天下来,麦轲和他打成一片,尤其是那个熙香茹玉缠住他不放以后,这个孝明时不时就以大舅哥自居,所以麦轲不久就叫他熙宫了。
这个叫法很快就传开,大家都愿意叫他熙宫,觉得这个比较方便自然,完全剥离了原来天皇的身份。
熙宫有原来的天皇身份,现在又改变了心志,和天军心意合一了,当然就是要最先要考虑的人选。
不过,他的影响范围,显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京畿,甚至只是京畿的一部分,而是整个东瀛岛国,而且已经建立了东岛约盟。
另外一个考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