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将折纸a面朝向自己,拉住中间剪开的左右两角,向外翻折两次,得到两张完整的人脸。
再将折纸b面朝向自己,依旧拉住中间剪开的左右两角,得到两张新的完整人脸。
也就是说一张折纸,拥有着两种不同的折法,可以折出四张不一样的完整人脸。
当然,这次选手挑战的项目,自然不是最简单的人脸拓扑折纸。
因为人脸拓扑折纸的话,折纸上可供选手记忆的特征点。
眼睛的大小,鼻子的位置,发型等等这些都能成为选手的记忆点。
选手甚至不需要在脑海中将拓扑折纸进行折叠,只需要在拓扑折纸上,找到自己锁定的特征点就行
作为最强大脑节目组,自然是不会仅限于最基础的难度。
所以,节目组邀请专家团队,打造了一个足以被称之为变态的题目二维码拓扑折纸。
一张二维码拓扑折纸,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折叠后,会出现四张不同的二维码。
简单理解的话,就是将普通折纸的人脸换成了二维码而已。
但难度却是呈几何倍数的增加
二维码中黑白点的密集性,无规律性,会使选手很难捕捉到什么有效的特征点。
再加上二维码的复杂性,千变万化的黑白点分布,对选手的信息捕捉能力有极高的要求。
这时,单靠特征点来寻找正确答案的方式,对选手来说就显得有些不可能。
他们必须在脑海中将二维码拓扑折纸折叠后的图形想象出来。
然后再用整体和局部观察的方式,锁定准确拓扑折纸。
并且,给选手观察的图像,并不是一整张经过折叠后产生的二维码。
而是一张二维码,五分之一的部分。
只有二维码最中心五分之一的部分,对选手而言,是可见的。
这个项目的挑战规则,就是节目组会给出每位选手一张被遮住五分之四区域的二维码图片。
选手观察这样图片后,需要在500张二维码拓扑折纸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能折叠出自己手中二维码图片的,那张折纸
500张拓扑折纸,一共1000种折法,2000组相似的二维码图片。
相似的细节,数不胜数
选手需要做的,就是找出那唯一一个答案。
节目组似乎也知道这项挑战对选手来说难度太大,所以给了每位选手三次挑战机会。
一次答案输入失败后,节目组会重新给出选手一张二维码图片。继续他的挑战。
不过,这样的话,一旦失败,新二维码图片还要消耗大量观察记忆的时间。时间上,自然就会处于劣势。
剩下的这最后五十个人,在了解完比赛规则后,便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三号房间。也就是“拓扑折纸”房间。
在房间的正中央,有一个可以容纳五十人站立的长方形工作台。
桌子上,贴着150的编号。依旧是每人一部小米手机。
房间四周,整齐的摆放着那五百张拓扑折纸。
500张画满二维码图像的拓扑折纸放在一起。密密麻麻的黑白点充斥折纸上的每一个角落。
那震撼程度,丝毫不亚于上一个房间的十幅等高线地形图。
不过五十人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选手了。在稍微定了定心神之后,便走到各自的位置前,拿起手机,等待题目的出现。
和上一轮一样,五十人的题目并不相同。
“小米手机,为发烧而生,暖和不烫手。”
“请诸位选手打开手机,准备接收题目。”
强插一段广告之后,众人的题目随即出现在各自的手机屏幕上。
程诺看着手机上屏幕上被遮住五分之四区域,只露出最中间那五分之一区域的二维码图片,微微皱眉。
第一百四十二章兄弟,我懂你呀为盟主白剑舞神天加更1
众所周知,二维码是由黑白两种像素组成。
它是通过在一个矩形空间内,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不同的分布进行编码。在矩阵的像素位置上,用点方点、圆点或其他形状的出现表示二进制“1”,点的不出现表示二进制的“0”。点的排列组合就确定了二维码所代表的意义。
而此时在程诺手机屏幕上所呈现的,就是一个由黑白像素组成的,不完整的二维码图片。
程诺简单收集了一下这张二维码图片的数据。
二维码图片展现在程诺眼中的区域,共由400块像素组成。
其中,黑色像素214块,白色像素186块。
随后,程诺以这个二维码图片的正中心为原点构建坐标系。以每一个像素格为一个单位。
那么,214块黑色像素的位置坐标就清晰的浮现在程诺的脑海中。
1,25,3,13,21,21
186块白色像素的坐标也是:12,3,21,6,
将这总共四百组数据储存在大脑中之后,程诺起身,走向那五百张拓扑折纸。
而此时,剩余的其他49位选手还出在观察记忆的过程。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阶段的挑战中,并不允许选手拿着手机在五百张拓扑折纸间来回比对。
而是和第一轮的挑战一样,需要选手在观察区观察记忆完毕后,按下“开始”键,方可到拓扑折纸区域进行答案搜寻。
这个项目,不仅仅是考验选手的观察力,空间力,推理力。
对选手的记忆力,也是极为强大的考验
在程诺第一个记忆完毕,走向五百张拓扑折纸区域之后,不足十秒,李凌霄也结束记忆阶段,小步跑向拓扑折纸区域。
随后,李十夜,何有君也先后将各自的二维码图像记忆完毕,进入搜寻阶段。
五百张拓扑折纸,两千张完全不同的二维码展开图片。
在最强大脑节目组只给出五分之一有效信息区域的情况下,即便是像李凌霄这样的世界记忆大师,也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他的记忆力方面没问题。可空间想象力方面就相对较差。
所以他的策略,就是先依靠强大的记忆力,将题目给出的部分二维码,尽可能将所有的细节点全部记住。
然后,在将五百张拓扑折纸快速的过一遍。排除那些根本不可能的选项。
最后,再在那几个疑似的对象,通过空间想象力将拓扑折纸折叠,做最终的筛选。
由于只是第一步的粗略筛选,所以,他浏览折纸的速度很快。几乎每一两秒钟,就能看完一张拓扑折纸。
而另一边,李凌霄发现,还有一道声音和自己的观察速度几乎一样快
那就是程诺
李凌霄微微侧目,看着程诺那几乎一秒一张的速度,小声嘀咕,“那个家伙,难道他的策略,和我的是一样的”
在李凌霄看来,程诺恐怕和自己的策略差不多。
先是第一遍粗筛,排除大部分不可能的选项。
然后第二遍,在剩余的选项当中,找到能折叠出正确二维码图片的拓扑折纸。
想到这样,李凌霄便定了定心神,不再去关注程诺那边,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在筛选答案上。
说实话,前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