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快速注册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让那些怕麻烦的人不至于望而却步
而且通过将这些账户绑定,让用户能够将“超越”系的账户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这以后随着他们使用的超越系产品越多,那么他们的账户就越不容易舍弃,粘性也就越强
这其实和即时通讯也就一个道理
截止到目前为止,注册人数已经过十二万,不要小看这数字,这已经不少了,毕竟围脖才刚刚推出,而且也没有打什么广告,所凭借的无非就是那些书迷
但是这些书迷还是非常给力的,因为这注册人数每时每刻都在增加,若是能够突破一百万的话那么无疑会让所有人震惊的
可以说现在注册人数即使只有十二万,也让徐乾被康震和陶醉崇拜不已
陶醉对徐乾道:“老大,你这个营销方法真厉害呀”
康震也同意道:“是啊,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其他人根本就想不道”
康震和陶醉真的佩服徐乾,不但讲述了围脖的具体构思,就连以后的发展规划都已经写好了,对于那些规划他们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但是一款产品最重要的还是用户,而想要取得用户首先的关键就是做好营销,只有做好营销才能吸引大批的用户
而徐乾他做到了,他已经为围脖吸引了大批的用户
徐乾知道这还只是开始,现在的围脖上面基本上全是读者,类型未免有些单一了
但这只是开始而已,万事万物都需要发展,接下来徐乾将充当网文圈和传统文化圈对战的急先锋,那个时候不但网文作者这个群体会暴露出来引世人关注
围脖也会暴露在世人的视线之下,到了那个时候为了讨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矛盾,必会有许多人开始下载围脖,成为围脖的用户
那个时候用户的类型就不会单一了,而会变得多姿多彩,非常的全面
。。。。。。。。。。。。。
现在徐乾做的就是要反驳那些传统文化圈的人,其实也非常反驳,因为那些人说的观点确实不值得推敲,他们把传统文学的没落归咎于网络文学的崛起
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嘛,无论什么事情,外界的因素都只是占了一方面,归根究底还是自己不行,内因才是影响自身最大的因素,其他的一切都只是借口罢了。
还有就是传统文学对网络文学的轻蔑,虽然网络文学的确是良莠不齐,但也有好的作品呀,比如爱吃土豆的作品,能够将文青与装逼打脸结合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话,传统文学也就那么回事,这么些年来也没有创作出什么惊世巨著,洗涤人们的心灵
第693章浮云的九条围脖
徐乾的围脖发言陆续出炉。
他连续发了数条围脖,当然都是以浮云的名义发布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服务于人民的,如果文学作品脱离人民群众,那它的存在价值也微乎其微了。”
这第一条围脖就让人无法反驳,因为这站在了制高点。
他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之身,你不是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吗
第二条围脖:“文学创作,应该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的路线”
这一条围脖也无法反驳,因为这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非常的正能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两条围脖主要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而且网络文学的确是亲民的,接地气的,一切都是为了人们看的爽
徐乾写这两条围脖主要是讽刺一些传统作家写的东西不接地气,故作高深,写的自己都看不懂,还故弄玄虚
“精英们不反思为什么写不出接地气又能反映人性的作品,反而怪群众们太庸俗太弱智,成天骂那段历史,从来也不反思为什么臭老九会被批斗到死。”
这是徐乾的第三条围脖。
这已经不是暗地里讽刺了,直接明面开始讽刺那些传统文学作家们顽固,保守且自大。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不知柳三变的词算精英算大众评判文学的高低看得是其价值,什么时候无人问津成了质量的代名词曲高未必和寡,臭狗屎一样无人喜欢,却未必精英,最后,文学是给人看的,不是用来装b的。”
这是徐乾的第四条围脖,也是直接讽刺那些传统作家们根本不配称作精英
而且还用了一个鲜明的例子,那就是柳永。
在那些所谓的传统作家们看来所谓的通俗文学都不是经典,像网络文学这么大众的东西根本就是垃圾
但柳永的词难道不算通俗作品吗柳永的词在宋朝的时候可是连老妪和小孩都能看的懂,就连大文豪苏轼也对柳永的影响力有点羡慕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对柳永最好的评价。
难道柳永的词不伟大吗不经典吗显然不是的,因此刚好可以反驳彼方的观点
“我觉得这世界上小说只小说有两种有趣的和无趣的。网络小说在商业上的成功或者还不能代表其在艺术性上的胜利,但至少证明一点我们写的比那些自诩精英们的东西有趣多了”
这是徐乾的第五条围脖
直接讽刺那些精英们写的东西连有趣都称不上,连吸引人的目光都做不到,因为即使是名著,那么受众也是有的,而不是只能孤芳自赏,无人问津
如果你的作品连吸引人都做不到,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绝不是你的作品“精英”到一定的程度,真实的情况就是你的作品连狗屁都不是。
“不是,再一个我也纳闷怎么你们就精英了文化建树再哪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白抄了”
这是徐乾的第六条围脖。
这也是讽刺了那些传统作家们耍嘴炮的本事特别强,没事采采风,开开座谈会,就是不干作家该做的事情写作
采风,开座谈会美名其曰是寻找灵感,其实就是公款消费,聊天打屁。
而且采风也太频繁了吧。。。。。。。。。
“文化体系是个金字塔,唯有大众文化真正繁荣起来后,一层层的往上推,才能培养出足够多的精英文化的受众,老实说,如今精英文化的萎缩,原因正在于八十年代后吹得太高,与大众文化日渐割裂。最后,精英文化一直在等待受众,也不想想,有谁真心地去培养了受众”
这是徐乾的第七条围脖
曾经何时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传统文化还是很厉害的,那时候诗歌盛行,各种杂志卖的飞起,许多人也从草根变成了作家
可是结果呢这些人膨胀了,认为自己牛逼了,开始追求所谓的艺术了
他们开始信奉所谓的艺术就是让人看不懂的作品
因此他们自以为是的写着别人看不懂的作品,当别人说看不懂的时候,他们只会讽刺别人的境界不够
他们把自己的位置摆在人民之上,摆在读者之上,只会瞎几把乱写,读者看不懂,不喜欢看,他们也不会改变自己所谓的思路。
也因为他们那高高在上的态度让他们失去了读者。
“为什么要把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对立起来为什么不能是大众文化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