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草清 > 分节阅读 847

分节阅读 847(2 / 2)

这种变革趋势被蒙古人打破,朱明回归农本,浸于理儒,原本向上攀行的家庭继承制被打了回去,重新来过。再到满清,国家权力核心就是主奴制的一个异族群体,社会个体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更谈不上向平等方向演进。

英华崛起,重新接上宋时发展脉络,就出现了李克载所说的这种趋势:嫡庶不分,妾变平妻,所有家庭成员都有权参与财产继承,这个趋势的最大影响,就是男人娶妾再不敢那么随心所欲,娶一个就意味着要分一份家产。

年迈的安国丈安老爷子正为他的家产急心上火,他一旦归西,一大家子妻妾儿女就要把他的安氏商业帝国拆得七零八落

当然,这个趋势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无名无份的“外妾”开始大量涌现,所谓“外妾”,其实就是李肆前世位面里的二奶1。

英华国中女权主义正在崛起,包括李香玉在内的女权主义者们开始推动“一夫一妻无妾制”,她们手握天道之下人人皆一的大义,她们的倡议能彻底解决嫡庶之分的纠纷,西学派所介绍的欧洲各国婚姻制也在给她们撑腰,这股声浪正渐渐兴起。

但李肆清楚,男女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不可能太快到来,甚至百年之内都难成型。原因也很简单,男尊传统太强大。男尊传统是由社会生产力决定的,在工业革命,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社会生产大潮将人类不分男女,尽数卷进去前,男权社会至少还要持续很久。

在华夏,更有皇帝这个坏榜样存在,一日皇帝不能一夫一妻,国家就不可能真正推行这项制度。就算皇帝有心一夫一妻,也是在拿皇权传承赌博,为国体所不容,因此这不是制度问题,法律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大问题。只有男女平等在文化观念到社会实际,乃至财产根基等各个领域内实现后,才有谈得上一夫一妻制2。

平等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环环衍进,先有男人之间的人人平等,再有男女平等。先有族群内的人人平等,再有不同族群间的民族平等。先有相同文明层次内的个体平等,之后才有不同文明层次间的个体平等。没有上一环,就没下一环。

要跨过其中一环,超前地搞一夫一妻制,结果会怎样会是“外妾”现象越演越烈。二奶肯定无权参与财产继承,可她们的儿女呢到时又会重走老路,本在消解的嫡庶之分再度凸显出来。而贵贱之分也会重回历史舞台。

变革就意味着过渡,处于这个过渡时代,皇权传承没了嫡庶之分。改为立长,也有太多麻烦。李克载所谈的三个要点,后两个要点都是防范立长会留下的隐患。

“真就没嫡庶之分了若是有藩国外邦妃嫔所生子女,那不还是庶不说这个,立长也算一条路,可不立幼君,叔侄间又有争储之患,若再出了哀家这样的人物。你们这大英皇室可就热闹了”

茹喜心中叫着别说话,就让他们立起这等千疮百孔的皇位传承,让这大英最多三世而终,可嘴里还是忍不住挑着刺。似乎在李肆面前争胜这事,都比整个大英覆灭来得解气。

“你你能成满清太后,还不是借着父皇之力”

李克载也颇有乃父之风,毫不留情地刺了茹喜一句。接着再道:“嫡庶只是针对国人之间而言。外人当然还是有嫡庶”

别说嫡庶,人人皆一这个大义,现在只对国人有效,南洋正有千万奴隶在苦难中哀嚎

“正因要防范你这种人,所以才要成年立储。十八岁行冠礼后,才有立储资格。”

华夏传统一般是二十行冠礼,而英华现在的教育体系是六岁启蒙,三年蒙学,六年小学,三年中学,十八岁成士,以成士年龄为标志,十八岁行冠礼。

不立幼君,成年才为储,是确保皇权不被外戚把持,从而引发上层矛盾。但这一条在茹喜看来,格外荒谬:“就说你吧,等你在位时,你儿子才十六岁,你的兄弟也有权继位。若是你出了什么意外,你兄弟登基,你的妻妾,你的儿子会服气所有国人也都服气不少人都会认为,该立你儿子为帝。到时会争出什么乱子,你能预先防范你愿意预先防范,还是愿意预先保证是你儿子继位”

茹喜冷笑着逼问了一大通,再反讥道:“恐怕你给你爹说的这法子,不是你真心所想吧,等你爹去了,想怎么传位,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李克载无语,忽然觉得自己非但轻视了这个问题的难度,也轻视了这个妖婆,居然还有心气挑拨他跟父皇的关系。

没想到李肆也表示了赞同:“茹喜说得没错,你立的这一条有很大问题。”

李克载分辩道:“儿臣这是出于公心,只要皇位是我们李家人的,何必分什么彼此这皇位坐起来也格外艰辛,儿臣接过来都觉惶恐,可不觉得儿臣的儿子一定胜任。与其让儿孙弄出问题,不如提前清除隐患,确保每一任大英皇帝都是成年帝王,不会受他人挟制。”

他再道:“儿臣也知这一条有很大问题,所以才立下皇储大议,就如父皇以宰相推选打通政事堂和两院一般,在必要的时候,皇位之事也需要有国人伸手,不让咱们大英的龙椅塌掉。”

李肆点头道:“这一条是必须的,不管皇位储位怎么传,得有人在旁监督作保。把宰相推选事套在这上面,倒也不是不行,可其间的要素,例如容哪些人有权发言,又怎么确保此权不被操弄,同时大议的结果又怎么有效遵行,这些都想过吗”

李克载点头道:“儿臣已经想好了,将这些写入皇英君宪,以律法之力,确保这一套体制遵行不悖。”

李肆却道:“刚才茹喜所说也不是没有道理,我对你是放心的,可你儿子,乃至你的孙子不愿遵行,要在位时更改体制,以保私心,而不是以你的公心出发呢或者是大议不仅没有结果,反而引发朝野更大争论,闹得国人分裂呢”

李克载无语,这事他不是没想过,可未来真到了那份上,那就说明形势已乱得不可开交,他们这些祖辈怎可能预先防范

茹喜尖声插嘴道:“弄来弄去,破绽越弄越多你们所谓的华夏旧世,皇位传承不就一直是由外人议么有人想立嫡,有人想立贤,想不到一起,就刀兵相向。这还是朝堂和皇室在议,你们还要搞朝野大议。就这么急着让你们的大英崩塌”

她嘿嘿冷笑道:“明立储君,怎么着都不好,还是康熙爷的秘密建储管用帝王唯贤。立贤才是正理。要立贤,就得秘密建储,让阿哥皇子们各展才能。不会变成朱明宗室那种肥猪白痴。”

接着她再恨声道:“若不是你这英华冒起,不管是老四还是十四即位,大清都有贤明之君要说建储传位,你们不想学我大清都不行”

李肆看向茹喜,没理会她这些话,而是转开了话题:“大判廷不日将开始审判满人之罪,你是第一个,不管你是生是死。都会历数你的罪过。你也别担心我们随意泼污,会有讼师替你澄清史实。该你得的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