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晞趁热打铁,对她话语温柔,“既然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这么认为,那自己这么想也不作数啊!”
“真的吗?”这次姜小玲的声音里带了些许希冀。
“当然了!”白晞眼神坚定,给了她肯定的回答。
“那我待会儿回了教室就去和曾丽丽道歉,她平时也对我很好,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分给我。”
正好白晞也给她梳好了头发,替她轻柔的在她的头发上别好了新发卡。
“去吧!”白晞微笑的对她说。
姜小玲觉得整个人轻松了不少,出门的时候脚步都带着轻快。
白晞微笑的看着她小小的身影出了门,脸上的表情却不再轻松。
恐怕自己刚才的这番话,只能短暂的治标,却治不了本。
姜小玲刚才闭口不提对曾丽丽动手的原因,是因为曾丽丽说她的妈妈不要她了,以及她眼中的那种过于早熟的,对世界的不期待,白晞再熟悉不过这种感觉了。
透过姜小玲小小的背影,她从其中看到了儿时的自己。
白晞又找了其他老师了解了解姜小玲的情况。
了解下来发现,姜小玲原来就是姜阿庆,也就是姜红菊口中的三叔公的孙女。
姜阿庆的儿子,是这个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通过读书,闯出了大山。又通过工作,与同样是从另一处大山,也是靠着读书走出去的,姜小玲的妈妈相识,二人相识相伴,结婚生下姜小玲,扎根在了大城市。
但是好景不长,幸福的生活并没能够维持多久,在姜小玲两岁的时候,夫妻两人因为感情破裂,离了婚。
可想而知,这在当时落后守旧的崖山村,是怎样惊世骇俗的大新闻,一度成为了家家户户茶余饭后的谈资。
因为姜小玲的妈妈自己也才刚在大城市落脚没多久,并没有能力独自抚养一个还需要有人二十四小时照料的女婴,姜父同样如此,于是姜父便把姜小玲送回了崖山村。
之后姜父因为忙于工作,和其他村里孩子外出打工的父母一样,逢年过节才会回来看姜小玲一次。
姜母则是自从送两岁的姜小玲回了崖村,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些年,是姜阿庆老夫妻两个人一路把姜小玲拉扯抚养到了现在。
照理说,姜阿庆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村里也算日子过得富裕的,否则也不会有闲置的房子可以租给袁山。
况且儿子在大城市也争气,姜小玲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成长的过程也是吃饱穿暖,没有过得太苦。
但随着孩子长大,越来越通晓人事,她却变得越发的沉默寡言了。
白晞非常理解姜小玲的这种变化,有的时候,并不是物质生活的匮乏,精神世界的贫瘠反而伤人更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父母的陪伴的年纪,她的父母双双缺席,甚至可以说她是被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