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肃瞪了他们一眼:“国法难容,家规亦不可废。你们犯下的错,必须接受惩罚。”说罢,他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宅院。
走出这处宅院,杨肃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家。他来到了杨家的一处田庄。田庄里,大片的农田一望无际,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田庄的管事远远地看到杨肃,连忙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笑容:“杨老爷,您怎么来了?快请进,快请进。”
杨肃跟着管事走进田庄的屋子,屋内布置得简单朴素,与之前那家宅院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杨肃四处查看,发现墙上挂着一些田庄的收支记录。他仔细查看这些记录,发现了一些异常。按照记录,近期田庄购买了大量的农具和种子,花费了不少钱财。但杨肃走到仓库一看,里面的农具数量并不多,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根本不像刚刚采购的样子。
杨肃叫来管事,指着账本和仓库里的农具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账本上记录买了这么多农具,可仓库里却没几件,钱都花到哪儿去了?”
管事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支支吾吾地说:“这……可能是库里才没多少。”
杨肃皱了皱眉头,觉得管事的回答漏洞百出。他继续深入调查,发现原来管事与一些不法商人勾结,虚报农具和种子的采购价格,从中收取回扣。杨肃十分气愤,他严厉斥责管事:“你身为田庄的管事,本应尽心尽力为杨家的产业服务,却做出这种损公肥私的事情。你对得起杨家,对得起贵妃娘娘的信任吗?”
管事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求饶:“杨老爷,我错了,我一时糊涂,求您饶了我这一次吧。”
杨肃没有理会管事的求饶,他将此事详细记录下来,准备一并上报。在离开田庄的路上,杨肃看着这片曾经肥沃的土地,心中满是忧虑。杨家的产业遍布各地,不知道还有多少像这样的问题存在。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些问题彻底清查出来,为杨家的复兴扫除障碍。
接下来,杨肃又来到了杨家的一家钱庄。钱庄里,伙计们正忙碌地工作着,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地响着。杨肃走进钱庄,钱庄的老板看到他,连忙迎上来,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杨老爷,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快请坐,快请坐。”
杨肃没有坐下,而是直接说道:“我来看看钱庄的经营情况,把账本拿给我看看。”
老板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好嘞,杨老爷,您稍等。”说着,他吩咐伙计去拿账本。
杨肃接过账本,仔细翻阅起来。他发现钱庄的账目虽然看起来比之前那家宅院的账本要整齐一些,但也存在一些可疑之处。比如,有几笔大额的贷款,借贷人的信息十分模糊,而且还款期限也不合理地延长了。杨肃询问老板这些贷款的情况,老板解释说这些借贷人都是钱庄的老客户,信誉良好,所以才给予了特殊的待遇。
杨肃并不相信老板的解释,他继续深入调查。通过与一些钱庄的伙计私下交谈,他得知这些所谓的老客户,其实是老板的一些亲戚朋友,他们靠着杨家的势力,从钱庄获得了低息甚至无息的贷款,却迟迟不还。杨肃找到老板,将证据摆在他面前,老板顿时哑口无言。
杨肃严肃地说:“你这是滥用职权,利用钱庄为自己的亲友谋取私利。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家规,也损害了杨家的利益。”
老板连忙认错:“杨老爷,我知道错了,我一定改正,把这些贷款都追回来。”
杨肃看着老板,说道:“改正不是一句空话,你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我会持续关注此事,若你再敢有任何违规行为,定将严惩不贷。”
从钱庄出来后,杨肃已经疲惫不堪。这一天的巡查,让他发现了太多的问题。他深知,杨家的整顿之路任重道远,但他不会退缩。他要将这些问题一一上报给杨玉环,让杨家的每一个人都明白,家规不可违,只有遵守规矩,杨家才能重新赢得尊重,走向繁荣。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坚守自己的职责,为杨家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