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明落之玺 > 第121章 半念红尘

第121章 半念红尘(1 / 2)

云南狮子山巅,云雾缠腰的古寺钟鼓沉哑,将千年光阴敲成斑驳苔痕。

寅时,晨露悄然凝于《楞严经》扉页。朱允炆悬笔,饱蘸松烟墨的狼毫在素笺上疾书:“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信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百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墨痕晕染,似洇开他半生沉浮。

他的笔锋扫过“狮山”二字,窗外松涛忽然轰鸣如潮,惊起檐角铜铃叮当——像是天地在应和这阙写尽劫波的诗,让落在纸间的墨痕,都染了山月的清光。

忽地,腕间菩提子滚烫如炙,惊得他指尖一颤。这串由鎏金银香囊熔铸的佛珠,陡然泛出玄武湖水独有的腥气,裹挟着往昔的血雨腥风汹涌扑来。

山门外扫帚倒地的声响惊破古寺寂静。他蓦然转身,一片枯叶悠悠飘落,悄然覆于诗尾“应文”落款。叶脉间蜿蜒红痕,恰似当年香玺眉间那抹殷红朱砂。

他俯身拾起银杏,指尖轻触叶背纹路,仿若摩挲时光掌纹。记忆翻涌,建文三年上元夜的画面浮现眼前:秦淮灯影摇曳,她鬓间点翠簪熠熠生辉,笑靥盈盈,比满天星辉还要夺目。

而眼前僧袍下的自己,身形单薄如竹,清癯面容浸着岁月霜色,袈裟下摆还沾着苦丁茶碎末——自靖难后隐入空门,他早已习惯在晨雾里静数松针落石,任由山风梳理被时光揉皱的眉峰。

“空,便是舍去世间缠累,心无挂碍,方得自在…..”戒师训诫如洪钟贯耳,在耳畔轰然回响。手中银杏叶似不堪重负,挣破掌心桎梏,哗然坠地。

恰在此时,放生池畔传来细微却急促的喘息。香玺倚着石栏,发丝凌乱,发间点翠簪上的瑟瑟石,映着池中往来翕忽的锦鲤,恍惚间,回到那年上元,摇曳河灯与漫天华彩之中。

她凝望着被晨曦笼罩的那道身影,七十天的艰难跋涉化作眼眶热意——那个曾在朝堂上指点江山的少年,如今竟清瘦至此。

跌撞的脚步声碾碎寂静。朱允炆抬眼时,香玺的身影破雾而来:鬓发沾着山露,衣襟染着泥渍,眼中却燃着灼灼星芒,似要照亮这十年光阴的雾霭。

“允炆......”一声轻唤,如落石惊潭,惊落了他手中经卷。朱允炆指尖一颤,松烟墨坠地,在青砖上溅开,恰似玄武湖密道里翻涌的水花。

他喉结艰难滚动,低唤“香玺”二字,声线碎如檐角冰棱。那些以为她殁于北平的日夜,孤灯照不暖的衾枕,此刻都凝作指尖止不住的颤栗。

香玺的泪砸在僧袍补丁上,洇出深灰泪斑:“山长水远,我踏破三双芒鞋,终于在晨钟里寻到你的气息。”她抬手抚上他清瘦面庞,指腹摩挲颧骨薄茧,似要熨平岁月镌刻的褶皱。

朱允炆猛地双臂收紧,僧袍下嶙峋骨骼硌着香玺额角。他将脸深埋进她乱发,沉水香与山露气息萦绕鼻尖,喉间忍不住溢出半声哽咽:“无数个孤灯长夜,我都以为,这世间只剩我一人在光阴里踽踽独行……”

山风轻拂,细雾悄然沾湿香玺鬓角碎发,却意外暖了他冰冻多年的指尖——原来这世间,真有人踏碎山海,为他衔来半阙未竟的旧词。

大雄宝殿中,药师佛低眉垂目,鎏金佛手抚过药钵,似有一声细不可闻的叹息。铜钟余韵绕于飞檐,凝作冰棱。朱允炆如梦初醒,双手陡然从香玺肩头滑落,指腹还留着她体温的灼烫。

他转身,袈裟拂过功德箱,箱角铜铃轻颤,惊起梁上尘埃在光柱中乱舞。未抄完的《法华经》残页,被山风裹挟着,悠悠滑至香玺脚边,那墨迹未干的“空”字,恰好掩住她绣鞋上的泥斑。

“香玺,莫再追了。妙锦与小千子已远游,你且寻自己的路吧。”朱允炆望着药师佛低垂的眉眼,喉间忽漫起玄武湖的水腥,像那年坠湖时呛入的冷涩沉在嗓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