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喂鱼工人选(1 / 2)

李广田夹起一块红烧肉,向对面一递,沈青端着空碗站起身,接过了红烧肉。

接着,李广田夹起一粒花生米,塞进自己的嘴里,“咸咸的,越嚼越香,我就好这口。来,别光坐着了,动筷子夹菜吧,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长辈发话、动筷了,于是,其余四人纷纷拿筷子吃饭。

沈青夹起那块红烧肉,咬下一口品尝,肥而不腻,软糯鲜香,与普通红烧肉相比,少了一丝烟火气,但肉质更加软嫩。

李广田:“大青,我做的红烧肉,味道怎么样?”

沈青:“好吃,煨得很软烂,咸鲜味美,细品,还有一丝丝黄冰糖的甜味。”

许素芬:“对,我瞧见了,里头是加了黄冰糖。”

李广田:“我用黄冰糖炒出了糖色,除夕那晚,志诚也吃出了甜味,他非说里头加了白砂糖。”

李志诚:“白砂糖、红糖、白冰糖、黄冰糖,在我的味觉里,都是一个味。”

李广田:“它们四个...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白砂糖,甜度高,细腻易溶解,气味纯净。红糖,甘甜,发黏,自带一缕焦香。白冰糖,口感、气味和白砂糖相似,但硬度更高。黄冰糖,颜色偏浅棕红色,甜度略低,自带一缕麦芽、甘蔗混合而成的香味。”

李志诚夹起一块红烧肉,大口咀嚼,“爸,我‘嘴巴’笨,四样糖摆在桌前,我挨样尝一尝,也许能尝出它们味道间的细微差别。但是,将它们融入菜中,再端到我面前,我百分百尝不出区别的。”

许素芬:“尝不出,就尝不出呗,觉得好吃就行。小花,尝一尝香肠,三分肥,七分瘦,好吃着呢。”

“好。”

沈小花夹起一片香肠,咸度适中,很有嚼劲,能吃到完整的肉粒。

“唔,好吃。哥,明年,咱家也灌些香肠吧。”

沈青:“不用等到明年,过几天,镇上铺子开业了,我便割点猪肉拿去灌。”

李广田:“出了正月,天气就开始回暖了,香肠不是腊肉,腊肉储存得当,放一年都不会坏,香肠...天一热,就容易变味,那股味...酸、涩蹿冲、麻刺,总之,味道很不好,洗十几遍、加再多佐料,都盖不住那股味道。腊肉变质了,也会是那个味道。”

酸、涩、蹿冲、麻刺?

李广田描述的气味,被本地人称之为...哈喇子味,由微生物繁殖+油脂氧化所造成,十分难闻,能咽下有哈喇子味香肠、腊肉者,寥寥无几。

沈青:“我少灌点,量,够吃到二月中旬就行。”

李广田:“量少,犯不着买肉-灌肠-晾晒,把所有流程走一遍,天蓬街东边两百米远处,有一家兼顾灌香肠的肉铺,除了鲜猪肉外,铺子还会卖一些已经晒好的香肠。割肉灌肠,不如买现成的,店主叫赵老四,报我名字,他会给你拿品质一级的香肠。”

香肠,讲究鲜香有嚼劲。

无论顾客,还是店主,都不会用廉价的猪脖子肉(淋巴肉)灌香肠。

前者,不想要软塌塌、肥肉占比多、腻得不行的口感。

后者,猪脖子肉灌出来的香肠,和用猪前腿肉、猪后腿肉灌出来的香肠,口感差异巨大,是个人都能够尝得出来的那种差距,卖猪脖子肉香肠,无异于砸自己的招牌。

不过,不卖猪脖子肉香肠,不等同于不弄虚作假,用卖剩下的、临近变质的猪肉,加以各种佐料灌成香肠,味蕾不敏感者,比如李志诚,压根尝不出香肠原材料是否新鲜。

沈青:“行,过几天,铺子开门营业了,我就过去买。”

啪嗒---

时针指向了‘12’,忙活了一上午,几人都已经饿了。

于是,他们一边啃包子,一边持筷夹菜。

包子松软,红烧肉咸相,香肠嚼劲十足,土豆丝脆爽,鸡蛋羹软嫩,煎豆腐外酥里嫩。

……

总之,这一顿饭,吃得人很是舒爽。

饭罢,李志诚回西厢房看书,许素芬坐在屋檐下,脚旁的篮筐里,放了好几个毛线球,她右手小拇指勾着一圈毛线,长棒针在两手指尖舞动。

许素芬称...她想织几条枕头垫,睡觉时,将其平铺在枕头上,能防止脑油弄脏枕头。“

李广田:“要我说,买几条毛巾盖上面得了,虽然说...要花钱,但省时省力啊。”

许素芬:“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弄几根棒针,打几条毛巾,有什么不好。”

李广田:“也是,打枕头垫的活不累,拿它来消遣时间刚刚好。等开春了,杨树开始发芽了,我便买些鱼苗,投入咱村的两个大塘内。”

安宁村,有两个大塘,一个,位于村中央,长200来米、宽5米,一个,位于西塞,长1000米、宽8米。

沈青:“投喂鱼苗的人员,敲定了吗?”

“还没~”李广田摇了摇头,“目前,有4个人来报名。老蛤、许霞、安烁、安大左。两个大塘,雇两个员工,轮流守着大塘就行。”

老蛤,性子跳脱,酷爱八卦,嘴巴没个把门的,村里一半小道消息,若是追究到源头的话,会发现...消息来自于老蛤。

许霞,是个寡妇,独自一人带着刚满9岁的儿子过日子,长相中上等,性格火辣,谁惹她,她就像一长串被点燃的鞭炮般,噼里啪啦一顿嘴炮输出,必要时,还会直接上手。

安烁,一位留着锅盖头、性格开朗的青年,办事圆滑。

安大左,安桃的大伯,曾做局想用‘0’元租金,承包安桃家的土地,沈青识破‘合同变白纸’的奥秘后,领着豆子、安桃,上门找回场子。

沈青:“村长,你开出的割草、喂鱼薪资,与木厂、窑厂、纺织厂相比,薪资是低了一点,但是...省着点花,也能够一家人一年的日用品开销了。报名人数,不该只有四人呐。”

“嗐~”

李广田摇头一笑。

“割草、喂鱼,算是体力活了。

有人来我家报名时,我会先讲明管理员责任、割草喂鱼工作量。

听到鱼死了,管理员要负责,累死累活,一年薪资还到不了50块后,九成以上的人,讪笑着离开了。

目前,我倾向于安烁和许霞,但...咱村的村民,可能会有别的意见。

我想着...要不要挨家挨户询问村民们的意见,或者用村里的大喇叭,呼吁大家提高警惕。

再不济,召开全村大会,用匿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两个喂鱼工。”

老蛤,偷懒高手,工分时期,老蛤一到田里,就找各种借口开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