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一步还没完,还需要最终精制。
这个时代,欧洲的方法是“糖面包”工艺,本质上还是一种自然排水法,只是工具与脱色工序前的粗分离工序不同。
这种方法是使用陶制或金属制的锥形模具,高约20-30,顶部开口,底部有小孔。
将热糖浆倒入模具后缓慢冷却约1-2周。
糖蜜从底部小孔逐渐渗出,剩余部分形成致密结晶。
成品外观为硬质的白色或浅黄色锥形糖块,需用糖钳敲碎使用。
这种方法起源于16世纪,由葡萄牙人从殖民地甘蔗制糖技术改良而来,17世纪普及于欧洲精炼糖厂。
李国助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锥形模具是他在南海边地的时候让制陶工人帮忙烧制的。
做完这一步,剩下的就是等待了,一般需要两三周。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制的要求,可以比较彻底地分离出糖蜜,静置一两天只能对糖蜜进行粗分离。
如果不想等待两三周的话,还可以用离心法,但需要有离心机。
这玩意可以只用几个小时实现糖结晶与糖蜜的高度分离。
但在原来的历史上,离心机是19世纪的发明。
1864年,德国青年小安东宁?普朗特构想出牛奶分离器,
其兄长亚历山大?普朗特在此基础上几经实验将其做了出来并加以改进。
1875年,亚历山大带着牛奶分离器参加了德国法兰克福的世界博览会。
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离心机。
但依然是用人力驱动的手摇离心机。
李国助暗暗发誓,明年回去以后,一定要让永明学会把手摇离心机搞出来。
他坚信一定可以成功,因为这跟复写纸一样没有什么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是欠缺了一个想法而已。
毕竟在中国古代,离心力的运用很早就出现了,
人们常将绳子系住陶罐,用力甩动,通过离心力实现蜂蜜与蜂巢的分离。
这便是最早对离心力的应用。
而在17世纪,制造出一种通过旋转甩动物体的人力机械显然不是什么难事。
“小少爷,所有暗堡都已经建成了,你要去看看吗?”
三周后,金顺姬来找李国助去验收暗堡工程。
“怎么用了这么久啊?”
这个时间有些出乎李国助的意料,按他的预测,应该一周就能完成,
“只要有4700人分成470组同时施工,十天左右应该就可以完工了吧。”
“我的确是这么做的,实际上还动员了五千人呢。”
金顺姬脸一红,连忙解释道,
“但实际上要所有小组同时施工是不可能的,毕竟有的暗堡离的近,有些离的远。”
“好吧,我明白了。”
李国助立即一拍脑门,像是在惩罚自己忽略了重要的因素,
“不过在去看暗堡之前,我想给你看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