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永明学报(2 / 2)

邸报是中国最早的官方新闻传播形式,出现于唐代。

由地方驻京机构进奏院抄录朝廷政令、任免等情报,

通过驿站传送至地方官员,并非面向公众发售,仅限官僚体系内部流通。

宋代设立都进奏院统一编发邸报,内容仍以官方文书为主,但流通范围扩大至地方士绅。

南宋时期,民间出现非法发行的“小报”。

小报由进奏院官吏或书商私下编印,刊登朝廷动态甚至未经证实的消息,

如官员调动、边境战事等,通过有偿售卖在民间流传。

这是中国最早面向公众的商业化新闻形式,

但因常泄露机密,屡遭朝廷查禁,如宋孝宗就曾下诏毁版禁绝。

明代邸报延续宋代制度,但出现了抄报行、报房等民间机构,

负责抄录和传递邸报内容,受众包括富商、知识分子等。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报纸具有官方主导、受众有限、商业性薄弱的特点。

古代报纸内容受严格管控,以传递政令为主,缺乏独立新闻采编。

识字率和传播成本制约了发行范围,普通民众较少接触。

虽有售卖,但未形成成熟的新闻产业。

“没错,就是这样。”李国助含笑点头。

李俊臣却皱起了眉头,迟疑地道:

“但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得用活字印刷,”

“毕竟报纸不能像书籍那样再版,用雕版印刷会很浪费。”

“但活字印刷的排版效率低下,成本也比较高。”

“何况现在民众识字的还不多,会买报纸的人肯定也不多。”

“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永明学报很长一段时间都可能无法盈利。”

“没关系,别说不能盈利,就算是亏本也要做。”

李国助摆了摆手,斩钉截铁地道,

“政务建设不是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只要有长远的好处,该亏本的时候,就得亏本。”

“活字印刷宋代就已经发明了,”

“到现在还解决不了排版效率低、印刷质量差的问题,说出去不丢人吗?”

“你们好好琢磨琢磨吧,实在不行就从欧洲引进古登堡活字印刷机。”

“欧洲现在的活字印刷基本已经淘汰雕版印刷了,”

“想办法从欧洲买一台活字印刷机过来,研究一下到底是什么原理。”

“至于民众的识字问题不必过于担心,”

“咱们这边无论是地盘大小,还是人口数量,短期内只能达到大明的一个大县的水平。”

“只要咱们的各种学校建起来了,师资力量也足够,”

“用不了几年,识字问题便能得到缓解,报社也就可以扭亏为盈了。”

“好,我会尽快着手组建报社的。”

李俊臣信誓旦旦地道。

“好,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下一个议题。”

李国助扫视了一下桌上其他人,嘴角一扬,

“这是今晚的最后一个议题,事关南海边地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