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到底是屡次出征北方的老将,以最快的速度磨合好军队后,便开始对瓦剌进行反击。
对于已经尾随明军一个月、期间多次发动进攻的瓦剌而言,也已经到了疲惫的时刻,加之他们刚刚大败明军,出于保守考虑也该适时回撤。
和朱予焕预料得差不多,瓦剌考虑到补给问题,已经开始往来时的方向回撤,大概率是打算前往大同一带。
杨洪等人只在战场上捡到了朱祁镇身边亲卫的盔甲,未曾捡到朱祁镇本人的盔甲,不管这盔甲是瓦剌觉得好看带走的、还是皇帝真的被瓦剌俘虏了,都能证明皇帝大概率是没有死。
如此一来,事情就有些尴尬了,先不论皇帝这一战害了多少人,光是他皇帝的身份就会带来不少麻烦。
要是瓦剌将皇帝带到城下,那守将是该攻击瓦剌还是不该攻击瓦剌?刀剑无眼,要是皇帝出了个一二,他们这些将领该当何罪?
按照杨洪的说法,瓦剌军队已经带着一人在宣府门口喊话,称有皇帝口谕,命杨洪开门,交出城中的粮食等。因着距离太远,众人无法辨认瓦剌挟持的人是否是皇帝朱祁镇。
杨洪虽然不清楚皇帝是死是活,但知道城门绝不能开,假称自己身受重伤,不能前去辨认皇帝,拒绝了瓦剌的开门要求。
瓦剌见在宣府这边讨不到什么好处,便率兵拔营离开,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找别的守城将领要好处。
“臣参见殿下。”
书房内除了朱予焕外,只有怀恩在旁,金英等人则是在偏房整理批注各类奏本。
朱予焕将手中的宣府军报放下,看向刚刚进门的于谦和徐珵,道:“杨洪来报,宣府一带围困已解。即刻调动部分军队出居庸关,同宣府一带的士兵一起回收盔甲、武器等。”她停顿片刻,道:“我记得先前库房之中有太宗爷留下的红盔黑甲?若有能修缮启用的,替代原本的明盔明甲,若数量不够,明盔配勇字盔,以作区分。玄玉,知会两厂,天气渐冷,改明盔明甲为夹棉玄衣暗甲,不得有误。”说罢,她已经提笔在题本上写下意见。
边军士兵一旦出城迎敌,需得在盔甲上帮红绸做标记,每日一换,五日一轮,分别为双臂、双手手腕以及头顶,以此和装备明盔明甲的敌军做区分。
两军交战,若是装备一致,打起来敌我不分,后果更加严重,但想要为所有士兵临时修改盔甲颜色作为区分,实在是有些困难,不如做个标记来得快。
徐珵连忙应了一声。
制作盔甲本就耗时耗力,如今虽然大量征用百姓入厂打造盔甲,但明盔明甲的生产数量仍旧少得可怜,要改也不会太费功夫。
朱予焕接着说道:“若布匹不够,自升平厂直接调用,让怀恩与你同去,叮嘱女工抓紧时间染布,之后我会下令南京漕运为布匹开路,运至通州,再转道京城,如此一来也可以减轻顺天的压力。”
于谦很快便明白了朱予焕的意思,道:“莫非是瓦剌捡走了我军的盔甲……”
朱予焕微微颔首,道:“我倒是忘了这一点,还是杨洪派人出去收拾残余战场的时候发现盔甲与士兵尸体的数量无法对应,尸体多而盔甲少……若是两军交战,不至于到自相残杀的地步。”
她要是也先,大概早就暗爽了,搞了这么多年走私,不如朱祁镇这一波来得快。要不是考虑到宣府解围后可能反击自己,也先大概率是要捡完所有盔甲和辎重再走的。
徐珵在心中暗暗感慨朱予焕的心细,随后道:“那瓦剌如今的动向……”
朱予焕将手中的军报放到桌面上,示意两人查看。见徐珵小心翼翼地接过翻看,朱予焕心中有些好笑,随后道:“杨洪称瓦剌向西行,大抵是大同方向。”
“大同?”徐珵往下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瓦剌自称受皇帝之命要求宣府开门的事情,立刻明白过来,大惊失色道:“陛下平安无事!还被瓦剌俘虏了!”
如果不是旁边还有于谦站着,朱予焕差点喷笑出声。
徐珵这个表情,怎么看都不像是惊喜,而是惊吓……